(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人民网天津6月7日电 6月6日,由天津市文化和旅游局主办的“走进非遗 品味天津”天津市2023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非遗系列活动现场发布暨启动仪式在天津数字电视大厦3号演播厅举行。市文化和旅游局二级巡视员马庆余及相关部门负责同志、各区文化和旅游局主要和分管负责同志、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相关人员等参加活动。
活动分为五部分呈现,分别是《非遗·津韵》《非遗·记忆》《非遗·力量》《非遗·传承》《非遗·瞻望》五个章节。2023年全市20多项“文化和自然遗产日”非遗系列活动内容,通过非遗大巴的三条线路按区域进行汇总,16个区文旅部门和天津市非遗保护中心依次发布。通过保护、利用、传承三个关键词,以百姓喜闻乐见的非遗演出,将非遗主线融入其中。在各环节衔接中,穿插了非遗节目表演,包括古琴独奏《流水》、古典戏法《金星满堂》、传统杂技顶花坛、舞蹈《十二花神》、快板书《天安门广场看升旗》、武术表演《精武少年》。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肖桂森、市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李少杰、区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郑思凡等为观众奉献了精彩的表演,天津市杂技团、天津师范大学、天津霍元甲文武学校等多家单位提供演出支持,体现了全民参与非遗保护、共享非遗保护成果的主题。
“走进非遗 品味天津”天津市2023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系列活动将在6月10日前后全面展开,分为1项主场活动,2项示范性活动,20余项重点活动,包括非遗展示展演、互动交流、参观体验等,希望通过精彩纷呈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宣传展示,进一步提高人民群众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意识,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营造非遗保护良好社会氛围。
5月17日,河南省南阳市博物馆,游客在观看春秋时期的青铜壶。5月18日是国际博物馆日,河南省南阳市多家博物馆开展线上线下活动,让游客感受
一条渠,绵延千里北上,滋润人间心田。2014年12月12日,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正式通水。从此,甘甜可口的长江水奔腾不息地流经1432公里,流进千
5月14日下午,在上海疫情防控一线奋战39天,总计圆满完成130万管核酸检测任务的河南省援沪核酸检测医疗队队员乘坐飞机回到郑州,受到来自省
近日,中国气象服务协会公布了我国首批15个天气气候景观观赏地,江西庐山云海景观、安徽歙县坡山村云海景观、福建霞浦县三沙日出日落景观等
5月9日,宁西线豫陕交界处,中国铁路郑州局集团有限公司南阳工务段护路员工对线路两边山体的危树进行清理整治。立夏时节,秦岭山脉云雾缭绕
X 关闭
X 关闭